一、规划制定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我市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和打造中三角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提升我市文化和旅游的整体影响力、发展竞争力,根据《“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市文广新旅局牵头编制了《新余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编制过程
根据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整体安排,市文广新旅局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江西省福欣生态工程与旅游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8月-2021年10月,先后开展三轮规划调研,并召开市级重点部门(单位)、全市文旅系统意见座谈会,听取规划编制思路和意见。在与省、市“十四五”相关规划充分衔接基础上,形成规划初稿。2021年11月-2023年5月,经过两轮书面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单位共49个部门意见,依次履行专家评审、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司法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等程序后,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2023年6月,经市十届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会审议通过,最终形成此稿。
三、规划编制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及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紧扣“工业强市、区域小市、山水美市”的市情定位,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申请举办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仙女下凡地抱石故园人”为品牌形象,以深化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展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加快构筑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构建文化和旅游产业新体系,做亮工业旅游、做强城市旅游、做优乡村旅游,把新余打造成全国工业文化创新强市、中三角旅游目的地,通过文化和旅游发展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2.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
3.坚持全域发展原则。
4.坚持文旅融合原则。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设一批富有新余特色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项目,文化产业竞争力、旅游市场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一城两翼三极四区”旅游空间格局,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1.文化引领力实现新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推出一批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成就、代表新余文化特质的优秀舞台艺术、美术、影视等文艺作品。
2.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达到新高度
七夕文化、天工文化、抱石文化、夏布文化、钢铁文化等地方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创新传承利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效果显著,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实现系统性保护。
3.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服务供给力显著增强。形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文化产业竞争力取得新提升
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扩大,更多优质文化产品进入国际视野、国内市场,文化消费更加旺盛。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5.旅游业发展达到新水平
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人次和收入稳步增长,“仙女下凡地抱石故园人”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推进形成以环仙女湖为重点的度假空间体系、以环城路为重点的城郊休闲空间体系、以高新区为重点的工业旅游空间体系、渝水区为重点的城市休闲空间体系、以分宜县为重点的乡村体验空间体系。新宜吉旅游合作机制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新增一批富有新余特色的高品质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力争建设成为中三角旅游目的地。
6.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机制进一步创新,文化和旅游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四)主要指标
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5%以上,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10亿元;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140㎡;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300㎡;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8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00亿元;过夜游客人数占总游客数比重达到15%;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5a级乡村旅游点3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4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个。
(五)发展布局
1.文化发展格局
全力构建以天工文化[含夏布文化(古代手工业·工匠精神)、钢铁文化(现代工业·工匠精神)]、七夕文化(含仙女文化、仙文化、爱情文化)、抱石文化等为重点的新余地方文化谱系,构筑新余特色鲜明、产业效益凸显、发展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格局。
2.旅游发展布局
“十四五”期间构筑形成新余“1234”旅游发展空间新格局,即“一城辐射、两翼齐飞、三极鼎力、四区共兴”。
“一城辐射”:全力发展城市旅游产品,极力增强中心城区旅游新引力,释放工业旅游特色,擦亮城市旅游品牌,通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县区的旅游资源点,形成“一城辐射”发展格局。
“两翼齐飞”:着力打造以仙女湖旅游度假区为引擎的环仙女湖旅游圈,以花木里、仰天岗、观巢镇等为引擎的环城路旅游带,形成东西两环的“两翼齐飞”发展格局。
“三极鼎力”:强力建设三大旅游发展增长极,即以工业风为特色的工业旅游增长极,以城市味为特色的城市旅游增长极,以原乡韵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增长极,形成新余旅游“三极鼎力”发展格局。
“四区共兴”:大力打造仙女湖旅游度假区、高新工业旅游区、分宜夏布文旅产业区、罗坊红色旅游区四大重点区域,设计乡村度假精品线、工业旅游精品线、非遗体验精品线、红色旅游精品线,形成新余全域“四区共兴”发展格局。
(六)十大发展任务
1.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
(1)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培育
支持艺术精品创作。到2025年,重点推出2部优秀剧本、2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5部优秀少儿舞蹈作品和30幅优秀主题美术作品。
加强濒危剧种传承保护。聚力打造1-2部能代表新余符号、经久不衰的赣中花鼓戏精品剧目。
(2)激发国有文艺院团发展活力
推动《新余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方案》落地落实。
推进“一县一团”建设,鼓励渝水区和分宜县组建县级国有文艺院团。
大力推广少儿舞蹈、采茶戏、花鼓戏等多主题内容的小剧场。
(3)推动优秀作品演出演播
推动举办新余艺术节。
支持新余市文艺院团与省属文艺院团合作打造新余市特色剧目。
提升和之韵唐诗合唱团艺术品牌。
2.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1)加强文化遗产创新转化和发展
推动毛衣女传说等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白梅习氏家训、“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革命故事、分宜明城墙砖烧造技艺、新余版画、洞村竹编、分宜传统制茶技艺、分宜腊十碟、疤痕修复药油炮制技艺等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提升博物馆展示利用水平
推动新余市博物馆实体场馆高标准建设。
充分利用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 ”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博展陈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
(3)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创新“非遗 旅游”“非遗 美食”“非遗 民宿”“非遗 文创”等模式,推动开发非遗美食、旅游演艺、文创等文旅产品。
探索打造“新余市非遗数字产业基地”,联合企业、高校等资源,建立数字化营销渠道、设立直播基地。
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夏布文化产业为代表的领军文化产业,以印刷包装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新闻出版业、广告会展业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以数字文化、文化演艺、文化培训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
(2)推进文化产业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生态等领域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聚焦网络文学、游戏动漫、数字艺术和工业设计等领域打造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京东(新余)数字经济产业园、高新区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
(3)做强文化市场主体
引进一批如华侨城、宋城演艺等文化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领军型文化企业。
做大本土骨干文化企业,建立全市年度骨干文化企业名录库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在沪深主板、科创板上市。
培育一批活力型小微文化企业,大力支持文化创意、文化用品制造、文化培训等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4.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推进旅游业创新
打造一批标志性旅游产品。加快孔目江一江两岸夜游综合体、螺蛳小镇、五八钢铁小镇、百丈峰、昌坊金石山矿山公园、宽心小镇、博迅工业旅游、花木里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力度,推动打造旅游精品。
培育一批本地名人故居产品。进一步整合名人文化资源,对抱石故里、介桥古村等本地名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创新开发游览体验项目,构建特色旅游景区。
做靓一批乡村旅游风光带。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乡村主题酒店、精品休闲农庄、乡村旅游综合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到2025年,各县(区)要推动建设一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风光带。
做活一批创新型文旅产品。推动文博场馆、高速服务区、公路驿站、产业园区、历史遗址等载体空间植入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各类文化旅游产品。鼓励建设网红打卡点,推动开发自驾游营地、露营地,满足亲子游、闺蜜游、户外游、家庭微度假游等年轻一代市场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做精一批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开发一批以七夕文化、天工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文创产品,提升一批以新余夏布、分宜版画、昌坊剪纸、新余漆画、新余奇石、新余木雕、新余拓片、洞村竹编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创产品;推出一批以抱石书画、雕刻等为代表的艺术文创产品。依托蜜桔、果冻橙、油茶等特色农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商品。
优化提升旅游景区服务品质。全面提升仙女湖景区、双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区、罗坊会议红色景区、下保景区、中国洞都、昌坊度假村等景区品质,完善a级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智慧景区、讲解等软硬件服务。
全面完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不断降低各景区门票依赖,重点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购物和娱乐的二次消费比率,提高过夜游客占比和人均消费。
(2)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强力发展工业旅游。高新区重点推进建设赣锋“有锂走天下”、沃格“光电梦工厂”、博讯“应急消防科技体验”等工业旅游线路。渝水区重点打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旅游线路。分宜县依托凤凰山铁矿遗址,重点打造“天工开物文化传承”工业旅游线路。仙女湖区重点建设“有履走遍天下”和“昌坊矿山遗址探秘”工业旅游线路。
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以赣西民俗风情街、老上海风情街、高新森林公园、步步高百货、恒太城购物中心、胜利北路等商业圈为依托,构建新余城市商旅新业态。大力推动孔目江一江两岸夜游综合体项目建设。推进分宜县螺蛳小镇、沿江路暨阳美食街、竹山路美食街、新钢美食街、胜利北路老街文化美食城打造成以美食体验为特色的夜间美食集聚地。
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布局环城路沿线乡村精品旅游带,巩固和提升昌坊、下保、黄坑、介桥、防里、西江等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到2025年,在全市高标准提升改造100家“侬小美”农家乐,每个乡镇建设2-3家。
整合发展红色旅游。以罗坊会议红色景区为核心,以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北伐军仰天岗战场遗址、中共花桥党支部旧址、下保农民暴动旧址等革命遗址、遗存、遗迹为重点,积极开发“红色旅游 文化体验、研学教育、文化演艺、乡村休闲”等项目,打造一批红色经典景区。
推进发展生态旅游。构建以仙女湖景区为核心,以仰天岗、百丈峰、九龙山、大岗山、蒙山、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钤山湖湿地公园、祥龙湖文旅生态公园、玉带湖智慧体育公园、凯光亚热带植物园、亚林中心树木园及下保、芦毛沟等为重点的生态旅游特色产品体系。
创新发展文化体验旅游。依托七夕文化、夏布文化、天工文化、抱石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大力开发文化体验系列主题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特色景区。
扶持发展研学旅游。以新余市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各类研学旅游产品,重点建设红色文化、现代工业、遗址文化、非遗文化四条研学精品线路。
鼓励发展体育旅游。积极培育及提升体育运动旅游项目,推动城区各类风情街、仙女湖新履小镇、凤凰湾爱巢小镇融入体育运动元素,打造具有新余特色的体育运动休闲小镇;利用凤凰湾森林公园、百丈峰、大岗山等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山水运动 度假休闲”、户外拓展等体育项目。
引导发展康养旅游。支持仙女湖开发湖泊养生、温泉养生、食疗养生等康养旅游产品。依托百丈峰、大岗山、中国洞都等特色资源空间,推进开发森林康养项目。
(3)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推动组建新余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面统筹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运营。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组建县级文旅集团。
积极引进华侨城集团、中惠旅、文和友等知名文旅企业投资落户新余。
5.健全现代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构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余·书房”等阅读空间和文化综合体。
到2025年,渝水区、分宜县、仙女湖区、高新区分别争取建设不少于一家融合新型文化业态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
(2)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鼓励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傅抱石纪念馆、傅抱石艺术馆、罗坊会议纪念馆、分宜麻博物馆等将馆藏文献、文物、艺术作品等文化资源转换成为数字形态的资源,建设新余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
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
广泛开展全民阅读主题活动,推动打造魁星阁读书会等阅读品牌。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鼓励市内有条件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依托自身文化资源,发展研学旅行、展演旅行等新型文化旅游业态。
支持有条件的公共文化设施创建国家a级景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品牌。加快应急广播市级平台建设和行政村终端建设。
(4)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鼓励引导国有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
鼓励各地整合优质资源和力量,开展“村晚”等富有文化特色的农村节庆活动。
(5)健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推动新余市“高速公路服务区 文旅”试点和创建a级旅游景区工作。
推动全市旅游厕所百度地图标注工作的常态化。
鼓励在国家/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公路沿线增设观景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铁站、汽车站等交通节点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全面推进老年人、残障人士、儿童等特殊人群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6)促进文旅公共服务功能融合
支持有条件的游客中心、旅游景区、酒店、旅馆、民宿配备适宜的公共文化设施。
鼓励依托市内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发展研学旅行、展演旅行等新型文化旅游业态。
6.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工程
(1)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时空维度
大力挖掘农村文旅消费能力。
大力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
进一步做旺赣西民俗风情街、老上海风情街、螺蛳小镇等重点夜间街区。
(2)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环境
扎实推进“一部手机游新余”项目提质升级。
在具备条件且用户需求较强的地方,优先部署第五代移动(5g)网络等。
(3)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行动
制定实施文旅消费惠民政策。
创新文旅消费惠民方式。
持续加大新余旅游年卡、“新宜吉”文旅消费惠民年卡发行力度。
7.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1)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业态
推动分宜麻博物馆、新余夏布绣博物馆建设成为非遗主题文化景区。
以七夕文化、夏布文化、天工文化、抱石文化等为题材,打造一场高品质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推动仙女湖抱石文化创意园、分宜县双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区等创评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2)强化文旅和科技融合
完善新余智慧文旅平台,将平台服务群众的内容接入“赣服通”新余分厅。
推动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分宜麻博物馆等开发数字化文旅产品。
到2025年,推动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智能找厕、智慧停车等功能全覆盖。
(3)创新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
推动形成文旅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基金。
充分发挥新余市露林投资有限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
(4)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工程
实施乡村本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育工程。
实施乡村“四变工程”(村落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民宿)。
8.构建文化和旅游现代治理体系
(1)推进文旅行业依法治理
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法治建设。
加强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
提升群众维权意识。
(2)加强文旅行业管理服务
深化“互联网 放管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旅游市场诚信体系,落实旅游诚信退赔机制。
探索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3)提升文旅市场监管效能
推进新余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红黑名单”管理。
建立健全便捷高效、多元共治的投诉受理和反馈机制。
加强旅游安全预警和安全提示。
9.完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旅推广体系
(1)强化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设
重点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以及“仙女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
大力举办旅游节事活动。持续办好七夕文化旅游节、中国(新余)傅抱石文化艺术节、中国(江西)麻博会、分宜电厂螺蛳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打造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文旅节庆品牌。
(2)创新文化和旅游市场推广
全面实施“引客入余”工程。
大力推进新余市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中心建设。
实施网红培育计划,评选发布新余文旅网红打卡地。
支持将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为新余城市形象展示新阵地。
(3)拓展对外交流方式
积极参与省内组织的“红土情深·嘉游赣”“百城百夜”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等活动。
加强与南昌、长沙、武汉三地旅游合作,深化赣西旅游营销联盟发展。
组织重点景区积极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展览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等国内重大旅游展销活动。
10.打造新宜吉文旅合作主阵地
(1)加大新宜吉文旅合作力度
牵头成立新宜吉合作示范区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联盟。
促进新宜吉六县区内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涉旅企业建立合作联盟。
(2)推进旅游交通一体化建设
推进在区域内打造“一环五射三连”高等级公路网。
推动分宜洞都—上高白云峰景区旅游公路、萍乡武功山—安福武功山—宜春明月山—新余仙女湖旅游公路项目建设。
推进分宜通用机场建设,打造分宜航空小镇。
(3)形成新宜吉旅游精品线路
重点构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养生休闲旅游线路、特色文化旅游线路、航空观光环线、水上飞机观光线路等特色线路。
(4)构建新宜吉旅游营销联盟
推动构建新宜吉旅游营销联盟。
策划新宜吉六县民俗文化旅游节、新宜吉六县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月等节事活动。
(5)推动新宜吉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在新宜吉合作示范区率先规划建设产城融合数字新城,吸引互联网巨头和行业领军企业入驻。
支持在新宜吉合作示范区建设数字文化馆、大数据中心展示厅等数字文化体验场所,打造集数字文化科普、数字博览、vr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余市数字文化和旅游体验创新空间。
(七)规划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大政策支持
3.落实发展用地
4.加大资金投入
5.构建人才体系
来源: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pg麻将胡了模拟器 copyright © 1998-2023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400-639-993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电话咨询
扫码关注